2020-01-10 11:06:22 焦作人事考试网 //jiaozuo.huatu.com/ 文章来源:华图教育
【导读】华图焦作人事考试网同步华图教育发布:2020河南公务员考试每日一练解析(1月14日),详细信息请阅读下文!如有疑问请加【交流群汇总】 ,更多资讯请关注焦作华图微信公众号(jiaozuohuatu) 。
1 、在中国古代,盖天、浑天之说,圭表、浑仪等器,以及天文历法之操作规则,都是为着一个实用的目的,即服务于王权。然而赋予这个致用目的以神秘、庄严、威严之感,以致人人相信其有效的,是古代深入人心的“天人合一”思想。这里的“天”是指整个自然界,在古代中国人心目中,是一个有意志、有感情、无法彻底认识、只能顺应其道、与之和睦共处的庞大而神秘的活物。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
A.中国古人心目中“天”的含义
B.中国古代天学的实用目的及其背后的思想
C.大自然在中国古代天学中的权威地位
D.中国古代天学与近代科学的区别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句讲述古代一些和天文学相关的事物都有服务王权的实用目的。接着通过“然而”表转折,强调人们相信古代天学的致用目的,是源于“天人合一”的思想。最后对“天人合一”的思想进行解释说明。所以文段的主要内容为古代天学的致用目的及其折射的思想。
第二步,对比选项。B项是对文段主要内容的全面概括。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
A项和C项:对应尾句解释说明的部分,非文段重点。D项:“与近代科学的区别”,文段没有谈及“近代科学”,属于无中生有。
2、王国维所讲的“二重证据法”,是以“地下之新材料”补正“纸上之材料”,两者互相印证。这是以他本人多年研究实践的丰硕成果为基础的,自然也难免受到他那个年代历史条件的限制。他在《古史新证》讲义中列举“纸上之材料”,从《尚书》、《诗》、《易》,一直到先秦诸子和《史记》,差不多包括了所有有关的传世典籍,而“地下之材料仅有二种”,即甲骨文字与商周金文。王国维当年只能提到这两者,因为那个时候中国的现代考古学仍处于发轫阶段,到后来李济先生论“古史重建”时,就将田野考古放到突出的位置了。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王国维“二重证据法”:
A.形成的历史条件和基础
B.所运用的核心材料
C.在当时受到的局限
D.与李济“古史重建”的区别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句引出话题,即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之后通过“这”引出作者对王国维方法的评价,论述他的方法受到当年历史条件的限制。接下来通过列举王国维的具体文献,详细阐述“二重证据法”的局限所在。文段结构为“分—总—分”,重点句为文段第二句,强调“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受到那个年代历史条件的限制”。
第二步,对比选项。C项是对文段重点的同义替换。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
A项:“形成的历史条件”在文段中并未提及。B项和D项:“所运用的核心材料”和“与李济‘古史重建’的区别”对应文段解释说明部分,非文段重点。
3、人类火星探索的步伐正在加快。欧洲的火星探测器ExoMars已于2016年3月14日从哈萨克斯坦的拜科努尔发射场发射,寻找火星过去或现在的生命迹象。中国也有望于2020年发射火星探测器,成为火星探索队伍中的又一支重要力量。对于这个神秘且遥远的星球,人类的求知欲已不仅停留在寻找生命迹象,而是超前到了对火星宜居环境的研究。近日,荷兰瓦赫宁根大学模拟月球和火星的土壤条件,成功进行蔬菜栽培实验,证明在外太空建立人类居住地并不是空想。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
A.新技术在火星探索中的作用
B.目前进行火星探索的主要力量
C.人类火星探索的主要进展
D.人类火星探索目的所发生的改变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开篇指出人类火星探索的步伐正在加快,接着分别以“欧洲的火星探测器ExoMars”“中国对火星探测器的研究”“荷兰成功进行蔬菜栽培实验”为例论证其观点。文段结构为“总—分”,重点句为第一句,主要阐述人类对于火星探测的成果及进展。
第二步,对比选项。C项是对文段重点的同义替换。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
A项:“新技术”非文段重点,文段并没有谈到“新技术”在火星探索中发挥怎样的作用。B项和D项:“火星探索的主要力量”“探索目的所发生的改变”与文段重点不符。
4 、中国是个太阳能资源非常丰富的国家,96%的地区有可利用的太阳能资源,绿色、节能的太阳能热水器深受不同地域消费者的青睐。然而,一项对24个省市太阳能热水器使用状况的调查,却显示出不容乐观的结果,40.87%的太阳能热水器一到冬天就无法使用,66.62%的消费者希望太阳能热水器进一步改善性能,在冬天更好用。
这段文字意在表明:
A.中国的太阳能资源尚未得到充分利用
B.太阳能热水器因绿色节能而受到青睐
C.太阳能热水器的市场前景欠佳
D.太阳能热水器使用状况不容乐观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句为背景铺垫,介绍我国太阳能资源丰富,太阳能热水器广受欢迎。之后通过转折词“然而”,指出多个省市太阳能热水器使用状况不容乐观,最后罗列研究数据,对上述问题进行论证说明。文段重点在转折词“然而”之后,强调太阳能热水器使用状况不容乐观。
第二步,对比选项。D项是对文段重点的同义替换。
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
A项:并未提到文段的主体“太阳能热水器”,且太阳能资源是否充分利用文段并无涉及。B项:属于转折之前内容,并非文段重点。C项:“市场前景欠佳”文中没有涉及。
5 、中国传统诗的历史表明,文学吟诵乃是伴随着近体律诗的成熟而成熟起来的。当最好的近体诗人出现时,真正意义上的文学吟诵才得以诞生。清人方世举《兰丛诗话》评说杜律云:“唐之创律诗也,五言犹承齐、梁格诗而整饬其音调。七言则沈、宋新裁。其体最时,其格最下,然却最难,尺幅窄而束缚紧也。能不受其画地湿薪者,惟有老杜,法度整严而又宽舒,音容郁丽而又大雅,律之全体大用,金科玉律也。”杜甫是公认的唐代最好的律诗作者,他不仅“吟”出了人间最好的律诗,同时也给后人提供了一把量尺,帮助我们从良莠不齐的诗歌遗产当中,选择出最好的诗来传承文学的吟诵。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
A.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学吟诵
B.如何从良莠不齐的诗歌中选出最好的诗
C.文学吟诵的发展与近体律诗有紧密关系
D.杜甫是公认的唐代最好的律诗作者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句为背景铺垫,指出文学吟诵伴随着近体律诗的成熟而成熟。接着提出最好的近体诗人出现时,真正的文学吟诵才诞生。然后援引方世举的话说明杜甫的律诗是最好的,最后论述杜甫不仅是最好的律诗作者,而且对于文学吟诵的发展有重要影响。文段是“分—总”结构,主要是说杜甫是最好的律诗作者以及他的作品对文学吟诵的重要影响。文段主体词是“杜甫”。
第二步,对比选项。D项是对文段重点的同义替换。
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
A项、B项和C项:均缺少主体词“杜甫”。
6 、文化传统的延续,从来不是________地照搬照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根据时代发展做出合乎社会需求的调整,才是对文化的最好传承。
依次填入划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假思索
B.囫囵吞枣
C.按部就班
D.一成不变
解析
第一步,分析语境。横线处的词语照应后文“根据时代发展做出合乎社会需求的调整”,但空前有否定词“不是”,因此,横线处所填成语应体现“不变”含义。
第二步,辨析选项。D项“一成不变”指一经形成,不再改变。符合语境。
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
不假思索:用不着想,形容说话做事迅速。囫囵吞枣:把枣整个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按部就班:原指写文章按照内容需要来安排章节、选词、定句,后多指做事按照一定的步骤、顺序进行,也指按老规矩办事,缺乏创新精神,文段没有体现步骤、顺序,也没有“老规矩”的体现。
7 、在上海工作和生活的外国人,已不满足仅仅看灯会、逛庙会,从“________”到“身临其境”,他们中越来越多人开始与中国朋友一起聚会,体会春节时那浓浓的年味。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浅尝辄止
B.走马观花
C.入境问俗
D.浮光掠影
解析
第一步,分析语境。在上海工作和生活的外国人已不满足仅仅停留于看灯会、逛庙会这些表面了解中国的符号形式,而是“越来越多人开始与中国朋友一起聚会,体会春节时那浓浓的年味”,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特别是年节文化的内涵。横线处所填成语应体现“停留于表层,没有深入其中”之意,横线处的引号,表示强调。
第二步,辨析选项。D项“浮光掠影”像水上的光和一闪而过的影子,一晃就过去了,比喻观察不细致或印象很不深刻。形容外国人初入中国,对中华文化知之甚少,印象不深刻,停于表层理解的状态,符合语境。
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
浅尝辄止: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指不深入钻研。走马观花:指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原形容事情如意,心境愉快,后多指粗略地观察一下。入境问俗:指进入别的国家,先问明有哪些禁止的事及风俗习惯,以免违犯。
8 、市政市容委上半年就曾对全市报刊亭开展过整治,包括对破旧报亭进行维修、粉饰;重点治理亭外占道经营行为,拆除私自搭建的各类棚架等。若这类治理还止于“________”的话,那动不动就把报亭拆除,只会是________,制造更多问题。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纸上谈兵适得其反
B.公事公办画蛇添足
C.墨守成规事倍功半
D.就事论事过犹不及
解析
第一步,分析第一空。“这类治理,还止于…的情况”,结合前文语境“市政市容委上半年就曾对全市报刊亭开展过整治”,横线处应为“止于这件事情本身”的意思。A项“纸上谈兵”指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重在“空谈理论”,原文已经是实践中的行为,不符合语境,排除A项。B项“公事公办”指公事按公事的原则办,不讲私人情面,不符合语境,排除B项。C项“墨守成规”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原文无从体现“思想保守和守着老规矩做事情”,排除C项。D项“就事论事”指按照事物本身的性质来评定是非得失,加双引号取字面含义,符合语境。答案锁定D项。
第二步,验证第二空。动不动把报亭拆除的这类治理,没有结合报亭的实际功效,一竿子打死,事情做得过火,反而制造更多问题。“过犹不及”指事情做得过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合适的,符合文段语境。
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
适得其反:恰恰得到与预期相反的结果。事倍功半:指工作费力大,收效小。画蛇添足:原意为画蛇时给蛇添上脚,后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
9 、“慢”以从容恬淡之姿重出江湖,尽管讲慢生活的书________地巡回宣传签售,尽管人们点击浏览着说慢的文字,汽车照样抢道,行人照样闯红灯,还是一个紧张拥挤恨不得什么都要赶上趟的节奏。在大干快上、只争朝夕的社会文化氛围的________中,人们已渐次固化却甚少自知。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马不停蹄潜移默化
B.争先恐后耳濡目染
C.层出不穷日积月累
D.络绎不绝推波助澜
解析
第一步,分析第一空。主语为“讲慢生活的书”,结合“巡回宣传签售”可知,横线处所填成语意为“不休止,不停歇”。A项“马不停蹄”指马不停止跑动,比喻一刻也不停留,一直前进,符合语境。B项“争先恐后”指抢着向前,唯恐落后;C项“层出不穷”指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D项“络绎不绝”形容人或车马等前后相接,连续不断。三者均没有“不休止,不停歇”之意,不符合语境,排除B项、C项和D项。答案锁定A项。
第二步,验证第二空。根据“在社会文化氛围的……人们已渐次固化却甚少自知”文中表达的是人们不知不觉被影响。“潜移默化”指人的思想或性格不知不觉受到感染、影响而发生了变化,符合语境。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
耳濡目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形容见得多了听得多了之后,无形之中受到影响。日积月累:指长时间不断地积累。推波助澜:比喻从旁鼓动、助长事物(多指坏的事物)的声势和发展,扩大影响。
10 、面对逆境,尼采从来都是一个内心无比强大的人。在他的著作中,最广为人知的莫过于《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了。这本代表作在1885年出版时销量________,但这并不能阻止他继续深入思考自己的理论,在此之后,他还是不断自费印书。直到去世之后,他的思想才被重新________和重视起来。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下降审视
B.惨淡发掘
C.领先评价
D.尚可借鉴
解析
第一步,分析第一空。由横线后的转折关联词“但”可知,横线处所填词语与后文语义相反、情感倾向相反,应体现销量不好的意思。A项“下降”指与之前相比少了,文段并没有与之前相比,不符合语境,排除A项。B项“惨淡”指指凄惨暗淡,不景气,符合语境。C项“领先”与D项“尚可”与文意相悖,排除C项和D项。答案锁定B项。
第二步,验证第二空。“发掘”指把埋藏的东西挖掘出来,置于此处搭配恰当且符合尼采的思想在去世之后才重新得到重视的语境。
因此,选择B选项。
以上是2020河南公务员考试每日一练解析(1月14日)的全部内容,更多关于河南公务员考试,公务员每日一练,行测每日一练解析快讯信息敬请关注焦作人事考试网频道。
本文标签: (编辑:河南华图教育)华图教育官方微信
华图总部:北京华图宏阳教育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10-68296100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甲23号
华图分校:河南华图郑州黄河路交卫生路向北三叉口东50米路北华图教育培训基地
(红旗路交卫生路东50米路北)
客服热线:0371-87096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