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14 13:42:15 焦作人事考试网 //jiaozuo.huatu.com/ 文章来源:河南华图教育
【导读】华图焦作人事考试网同步河南华图教育发布: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解读:,详细信息请阅读下文!如有疑问请加【交流群汇总】 ,更多资讯请关注焦作华图微信公众号(jiaozuohuatu) 。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解读_华图教育
粮食安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建设、加快建设农业强国……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新京报记者采访了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林万龙和著名三农问题专家以及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温铁军,共同解读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纲挈领的关键词,读懂整个2023年中国三农工作的重点和方向。
林万龙农业强国是今年一号文件最重要关键词
新京报: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刚刚发布,在你看来,这份文件有何特点?
林万龙:总体来看,我国的三农政策保持了一贯性和连续性。比如2022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了两个底线和三项重要任务,两个底线中,粮食安全的底线、防止规模性返贫的底线,这在2023年的文件中都有继续强调,即文件的第一部分到第四部分。
其中,第一至第三部分的核心是强调粮食安全问题;文件第四部分强调了防止规模性返贫底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2022年提出的三个重点任务是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在今年的文件中,分别构成了第五至第六部分、第七部分和第八部分的核心内容。
新京报:和去年相比,今年的两个底线、三项重点任务有何进一步的变化?
林万龙: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也体现和落实了二十大精神,并指出更加详细和具体的路径,在文件的一、二、三部分中,除了对粮食安全保障的工作做出重要安排之外,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提出了建设农业强国的战略目标,明确指出“要立足国情农情,体现中国特色,建设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的农业强国。”
可以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最重要的关键词,未来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都可以用这个关键词统领起来。必须清楚,农业强国建设不仅仅意味着农业现代化,还要求农村同步实现现代化。
因此,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粮食安全的底线必须坚守,并以此为前提发展现代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要在守住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推进共同富裕,还要通过乡村发展、建设和治理,建设宜居宜业和美的乡村,这些都共同构成了农业强国建设的本质内涵。
新京报: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建设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的农业强国”,如何理解这五个方面的要求?
林万龙:文件的五个方面,高度概括了建设农业强国的具体任务和特点,具备这些特点,才是真正的农业强国。
具体来说,供给保障强,首先要提高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供给能力。科技装备强,这是农业现代化的特点所决定的。全球的农业强国,都是依靠科技逐渐强大的,农业发达国家,科技进步贡献率一般在70%-80%,甚至更高。我国的科技进步贡献率近些年有了长足的进步,已经达到了61%以上,但和发达国家仍有差距。
我们可能都知道全球农产品出口值最高的是美国,但是哪个国家是第二名则可能不清楚。排名第二的是荷兰,荷兰那么小一个国家,却有那么高的农产品出口值,靠的就是科技,单位投入的产出非常高。我国未来建设农业强国,科技是重要基础,尤其是原创性科技的突破,可能是我们打破资源瓶颈的关键。
新京报: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你认为当前的关键在哪里?
林万龙:准确理解农业强国的建设,有两个关键点。第一,建设农业强国,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一部分,因此势必体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主要特征。第二,农业强国的建设,绝不能仅仅理解为农业强,而是农业农村全面现代化。
新京报:建设农业强国,怎样和中国式现代化特征结合起来?
林万龙:二十大报告中,描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主要特征,这些特征也必须体现在农业强国的建设之中。我以人口规模巨大和共同富裕两个特征来加以说明。特征之一,就是人口规模巨大。在农业强国的建设中,也必须意识到,我们是一个人口数量巨大的国家。举例来说,我国的总人口,比经合组织中38个国家的总人口还多,但我们的耕地却非常有限,这一特征决定了,在农业强国的建设中,粮食安全具有极端的重要性。可以说,不论农业强国怎么建,粮食安全都是具有“一票否决”性质的指标。
另外,人多地少的中国,农业现代化不可能走美国式的大农场发展模式,必须在适度规模经营的同时,大力发展社会化服务。特征之二,是实现共同富裕。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我们都会有大量的人口居住在乡村。我国的城镇化水平如今已经超过60%,未来仍然会不断提高,但庞大的人口基数下,还是会有几亿人居住在乡村。
所以,中国式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如果不以农民农村的共同富裕为目标,很难说是成功的。
温铁军促进三农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
新京报: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在你看来,今年的文件有何特点?
温铁军: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非常全面,三农工作中的各个方面,在文件中都有涉及。这一方面说明三农工作非常复杂,另一方面也说明三农工作应该特别强调辩证思想,因地制宜地提纲挈领,才能纲举目张。
新京报:文件再一次重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怎么理解?
温铁军:这一次中央一号文件,是在二十大之后提出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很大程度上,这些主要特征都和乡村振兴有关,文件中的很多内容也呼应了二十大报告。我们看到,中国式现代化与三农现代化和乡村振兴全面实现的时间是同步的。中央要求两个阶段:一是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2035年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同步的;二是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全面实现乡村振兴也是同步的。从这个角度说,中央突出强农战略,把乡村振兴、三农现代化,和整个国家的现代化统一起来了。这两个阶段要求是战略性的,各部门和地方的工作安排都有跟进落实的责任。恐怕这也是今年一号文件事无巨细、面面俱到的原因之一。人们看到,许多乡村振兴中的重要工作,涉及复杂艰巨的操作内容,在文件表述中可能只有一句话,要真正使文件中的精神、政策表述落到实处,还需要各地不断地尝试和探索,形成新的经验。
新京报: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立足于国情农情,建设农业强国,怎样理解中国式现代化要求两个文明相协调?
温铁军:这就涉及中国式现代化要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中华民族文明的历史本来就是以乡土社会的农业文明为主体的。虽然工业化和城市化是近百年的主流叙事,但中华民族文明要复兴的还是乡土文明、特别是生态文明依存其中的农业文明。我们不可能是大农场农业,几千年的小农村社制对文明延续的基础性贡献,是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以适合这种条件约束的千差万别但包容可持续的方式,比如立体循环农业、分布式农业等,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生活生产“三生合一”的中国特色,这是我们伟大复兴的文化基础。
新京报:乡村振兴和“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有何联系?
温铁军:和平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第五个特征。从应对全球危机的对策来看,稳定是第一位的。需知,近几年有数千万打工者返乡,还有上千万市民下乡;这就亟须发动广大群众促进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这个十分迫切的要点在一号文件中文字不多,但字字珠玑。只要在全球危机下,乡村仍然能够吸纳大量回流劳动力,那么国家就是稳定的,和平发展就是有基础的。
新京报:中国式现代化和三农现代化、乡村振兴相统一,如何在具体的工作中实现这一统一?
温铁军:领导人指出,世上没有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我们不能罔顾国情去照搬西方在殖民化条件下做出的农业模式。要实现中国式三农现代化,只能走中国式乡村振兴的道路,那就要进行更多的理念调整和认识重构。过去我们对现代化的理解,更多借鉴了国外的经验,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初主要借鉴苏联经验,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借鉴美国经验,这两种都是西方殖民化国家经验,都是大农场为经营主体的“一产化农业”。但这与我们要建设的中国式三农现代化差别很大,那就要求我们进行理念和认识上的调整。
新京报:怎么才能形成适合我们自己的现代化理念?
温铁军:当前,我国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理念,是构建生态化发展新格局的指导思想。我国幅员辽阔,地理、气候环境极为复杂和多样,乡土文化更是“十里不同风”。因此,既然承认多样化是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那么我们多样化的三农发展,并无一定之规,而是要立足于国情农情,鼓励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政策投入,同时辅之有组织的调查研究,尤其是要发动不同地方植根脚下热土的人民群众共同参与。
新京报:怎样在立足国情的基础上,形成中国三农现代化的理念?
温铁军:中国传统农业文明,本来就是丰富多样的,如间作套种、种养结合,村社多元、农户兼业等老百姓创造的本土化的农村经济模式,既可以有效实现立体循环农业维护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又能低成本地平衡种养两业的风险,本来就是“三生合一”的包容性可持续模式。
文章来源:http://epaper.bjnews.com.cn/html/2023-02/14/content_828295.htm
原文标题: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解读_华图教育
文章来源:ha.huatu.com/2023/0214/5150720.html
以上是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解读:的全部内容,更多关于中央一号文件解读,华图教育快讯信息敬请关注焦作人事考试网频道。
本文标签: 华图教育 中央一号文件解读 (编辑:cuiyingy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