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20 08:41:41 焦作人事考试网 //jiaozuo.huatu.com/ 文章来源:河南华图教育
【导读】华图焦作人事考试网同步河南华图教育发布:2023河南公务员考试每日一练解析(2月20日):,详细信息请阅读下文!如有疑问请加【交流群汇总】 ,更多资讯请关注焦作华图微信公众号(jiaozuohuatu) 。
2023河南公务员考试每日一练解析(2月20日)_华图教育
1.(单选题)①国家和社会一切发展的根本都是为了让人实现“文化的全面发展”
②人,从根本上讲是文化的存在
③“文化立国”战略要求我们不能把文化当成手段,而是当成发展的目标
④所以实行“文化立国”战略是应有之义
⑤既然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我们改革与发展的全部目的
将以上五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②①③④⑤
B.①③②⑤④
C.③②①⑤④
D.③①②④⑤
解析
第一步,观察选项特征,确定首句。首句不容易确定,根据选项对比尾句。④句中“所以”引导结论,适合做尾句;⑤句显然没有说完,不适合做尾句,排除A项和D项。
第二步,对比B项和C项。两项的差异在于①②③这三个句子的顺序。③句介绍“文化立国”要求我们把文化当成发展的目标;②句介绍人是文化的存在;①句介绍国家和社会一切发展的根本都是为了让人实现“文化的全面发展”。①句是对②③两句人与文化的关系进行总结,所以①句应该在②③两句的后面。排除B项。
因此,选择C选项。
2.(单选题)下面句子表达准确的是:
A.目前世界上最快的磁悬浮列车最高时速可达600多公里/小时。
B.目前世界上最快的磁悬浮列车最高速度为600多公里。
C.目前世界上最快的磁悬浮列车最高时速为600公里。
D.目前世界上最快的磁悬浮列车最高速度约为600公里。
解析
第一步,A项语义重复。应去掉“时速”或“/小时”。
第二步,B项成分残缺。应改为“600多公里/小时”。
第三步,C项“最高时速为600公里”表达准确。
第四步,D项成分残缺。应改为“约为600公里/小时”。
因此,选择C选项。
3.(单选题)目前,我国正在进行文化体制改革与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文化经济有助于经济结构调整,换言之,________________,文化发展了,经济也就转型升级了,文化份额的增加和文化产品实力的提高对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的转型升级有巨大的直接作用。
填入上文空白处的语句,衔接最好的一项是:
A.加快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应当多从文化上寻找出路
B.文化经济在经济结构中处于重中之重的地位
C.经济结构决定文化发展,文化产业促进经济进步
D.发展文化经济是调整和改革我国经济结构的前提
解析
第一步,分析横线处的上下文语境。“换言之”表示其前后文语义相同,也就是空格后文的句子是对“发展文化经济有助于经济结构调整”的同义替换。“文化发展了,经济也就转型升级了”是对于横线句子的直接解释,空格的措辞应与后文保持一致,故横线处最好填入“文化”有助于“经济转型升级”。
第二步,对比选项。A项符合上述语境。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
B项:“处于重中之重的地位”无中生有,上下文并没有指出文化有这么重要的的作用。C项:“经济结构决定文化发展”无中生有。文段只描述了文化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并没有提到经济对文化的决定作用。D项:“前提”无中生有,原文上下文描述的是“有助于”“巨大的直接作用”。
4.(单选题)在城市民谣势头正盛之时,民谣界似乎也在逆势而动,涌动着一股“去都市化”的暗潮。南北方、理想、姑娘,构成了当下热门民谣的三大主题。而承载着这类意象的城市却不是北京这样的一线都市,也不是西北或东北地域文化特色鲜明的二线城市。“去都市化”的主战场集中在丽江、大理、台湾的九份、淡水这样的“小众”情怀爆棚的袖珍型地区,以及山川河流、不知名的乡镇、村落。它们作为民谣里的抒情对象,集中体现了人们对“远方”的向往。
作者接下来最有可能谈论的内容是:
A.城市民谣的繁荣兴盛
B.民谣“去都市化”的原因
C.民谣对众生世相的描摹
D.不同地域特色的民谣主题
解析
第一步,阅读文段,寻找话题落脚点。文段由“民谣”这一话题开始论述,尾句强调了“它们”体现了人们对远方的向往,“它们”指代的内容正是前一句说的民谣“去都市化”,后文内容应当与此一致。
第二步,对比选项。B项与尾句话题一致。A项、C项和D项均与尾句话题不一致。
因此,选择B选项。
5.(单选题)________________。党的历次集中教育活动,都以思想教育打头,着力解决学习不深入、思想不统一、行动跟不上的问题,既绵绵用力又集中发力,推动全党思想上统一、政治上团结、行动上一致。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武装的重中之重,同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贯通起来,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同新时代我们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丰富实践联系起来,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苦功夫,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在深化认识中提高认识,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实践证明,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B.坚持思想建党,是我们党的一大政治优势
C.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
D.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一刻不能没有思想指引
解析
第一步,分析横线处的下文语境。横线位于文段开头,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后文是对横线所填内容的解释说明。横线后先指出党的历次集中教育活动,都以思想教育打头,指出思想教育、思想武装的重要性。接着指出“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武装的重中之重”,即突出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对于思想武装非常重要,接着后文具体论述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的具体途径。也就是要想武装思想,就需要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只要理论有创新,我们就要深入学习贯彻、落实,这样才能武装思想。
第二步,对比选项。C项符合上述语境,说的是理论有创新,理论武装就要跟上,即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理论。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
A项:核心话题是“马克思主义”,偏离核心话题“理论创新与落实”。B项和D项:这两项重在强调“思想建党”和“思想指引”,偏离核心话题“理论创新与落实”,后文强调的是“思想建党”“思想指引”的关键是“理论创新与落实”,而非“思想建党”“思想指引”本身。
文段出处:人民网《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武装重中之重——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重要讲话》
6.(单选题)下列各句中有歧义的一句是:
A.未来三天,东北地区仍将持续多雨天气,吉林和辽宁的东部将有大到暴雨。
B.国人在国外的一些举动,往往会被放大,极易引来全社会的严厉声讨,而最多的声讨理由就是“丢了中国的脸”。
C.有网友调侃当年英法联军火烧了圆明园,现在中国人只是在卢浮宫洗个脚而已,为什么不可以?
D.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上半年经济形势和下半年经济工作,会议公报传出一些重大政策信息。
解析
第一步,审题干,找出有歧义句的一项。
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吉林和辽宁的东部”表述有歧义,既可以理解为“吉林东部和辽宁东部”,也可以理解为“吉林全省和辽宁东部”。B项、C项和D项均无歧义。
因此,选择A选项。
7.(单选题)①数据足迹通过互联网络和云技术实现对外开放和共享
②因此带来了我们以前从未遇到过的伦理和责任问题
③形成与物理足迹相对应的数据足迹
④大数据技术通过智能终端、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手段来“量化世界”
⑤其中最突出的是数据权益、数据隐私和人性自由等三个重要问题
⑥从而将自然、社会、人类的一切状态、行为都记录并存储下来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①⑥④③⑤②
B.①⑤②④③⑥
C.④⑥③①②⑤
D.④③①⑥⑤②
解析
第一步,观察选项特征,确定首句。①句介绍数据足迹;④句介绍大数据技术能够量化世界。两句话均适合做首句,故无法确定首句。
第二步,②句总结指出带来了问题;③句介绍数据足迹的形成;⑤句指出最突出的三个问题;⑥句指出能达到记录并存储的结果。分析句子之间的关联关系,②⑤两句均围绕“问题”这一话题论述,且⑤句“其中”指代的是②句“伦理和责任问题”。故这两句顺序应为②⑤,排除A项、B项和D项。答案锁定C选项。
第三步,验证C选项。④句指出大数据能“量化世界”,接着⑥句用“从而”指出能达到记录并存储,③句说明形成了数据足迹,①句继续说明数据足迹,③①话题一致,捆绑在一起,最后②⑤指出由此带来的问题,逻辑连贯。
因此,选择C选项。
8.(单选题)①2016年,全世界共有2.16亿人患有疟疾,其中44.5万人不幸死亡
②大约一周后,等到雌蚊再次进食的时候,疟原虫会随着它的唾液进入人类宿主体内,到达受害者的肝脏和血液,最终引发疾病甚至导致死亡
③疟原虫会在蚊子体内繁殖,然后进入雌蚊的唾液腺
④疟蚊属的某些物种会携带引发疟疾的寄生虫——疟原虫
⑤雌蚊叮咬疟疾患者时(为它们肚子里的卵储备营养),可能会在这时染上这种寄生虫(雄蚊不咬人)
⑥在蚊子传播的所有疾病中,疟疾是最顽固、最致命的一种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①⑥⑤④③②
B.⑥①④⑤③②
C.④①⑥⑤③②
D.⑤③②①④⑥
解析
第一步,观察选项,确定首句。对比①④⑤⑥四句话,文段应该先论述的是疟疾,继而引出疟原虫这个话题。①⑥话题是“疟疾”,④⑤话题是“疟原虫”,因此排除C项和D项。
第二步,寻找捆绑。⑥提到“疟疾是最顽固、最致命的一种”,①列举数据“2.16亿人患有疟疾,其中44.5万人不幸死亡”来证明“最致命”,⑥①捆绑,且④是引出话题“疟原虫”,②③⑤为具体展开介绍,因此④在②③⑤前面,故排除A项。验证B选项,⑥引出疟疾,①是举例论证⑥,④引出话题“疟原虫”,⑤③②承接上文展开介绍,排序合理。
因此,选择B选项。
9.(单选题)将下列句子组成一段逻辑连贯、语言流畅的文字,排列顺序最合理的是:
①不敢、不愿批评的人,千般托辞,归结为一点:为私心所忧,为关系所累,为利益所惑
②利益关联错综,人际关系复杂,圆润一点,中庸一些,和和气气,皆大欢喜
③有人说,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谁都不是生活在真空里
④正如习近平总书记不断强调的,“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需要勇气和党性”
⑤殊不知,脓包不挑破,就会养痈遗患;讳疾而忌医,难免病入膏肓
A.④①⑤③②
B.③②④⑤①
C.④③⑤①②
D.③②⑤①④
解析
第一步,观察选项特征,确定首句。③句“有人说……”属于援引观点,④句通过“正如”可知,此句是对前文内容的进一步论述,对比③④两句,可知③句更适合做首句,排除A项和C项。
第二步,③句后面都是②句,可对比④⑤哪句适合在②句之后,④句通过“正如”强调“批评和自我批评”,且通过“正如”可知④句可以和前文形成话题一致,但是②句强调“人际交往中可以中庸一些”,可知②④话题不一致。⑤句通过转折词“殊不知”强调人际交往中中庸的危害,可知②⑤可构成转折,④句放在句尾,对前文进行总结。
因此,选择D选项。
10.(单选题)让我们爱恨交织的技术太多了,从世人完全陌生到人人耳熟能详,它们大部分只花了几十年的时间,势头快得让人不敢掉以轻心。这里面就包括机器人。但近几年,人工智能前行的步伐把机器人研发带到了一个崭新的领域,它们不但眼耳口鼻、连所思所行都越来越像我们人类。不过,这种改变却是渐进式的,这让人类似乎很难真的意识到正在发生改变的机器人意味着什么,或者说,未必做好了应对这一改变的准备。于是近日,美国《国家地理》以《我们,与他们》为题撰写了一篇文章,试图________________。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A.揭开人工智能技术的神秘面纱
B.探索机器人和人类当前的关系及未来发展
C.说明目前机器人并不会达到人类的思维水平
D.反思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对人类伦理道德观的冲击
解析
第一步,分析横线处的上下文语境。横线在文段结尾,最后一句通过“于是”进行总结,根据“试图”一词可知,所填的内容应围绕《我们,与他们》这篇文章进行论述。找到“我们”和“他们”的指代对象。“我们”指的是“人类”,“他们”指的是“机器人”。因此,横线处讲的是“人类和机器人的关系”。
第二步,对比选项。只有B项提及了“人类”和“机器人”这一话题,并探讨了两者之间的关系。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
A项:没有提及“人类”这个话题。C项:没有体现“人类”和“机器人”之间的关系。D项:“人类伦理道德观”在原文里没有提及。
原文标题:2023河南公务员考试每日一练解析(2月20日)_华图教育
文章来源:ha.huatu.com/2023/0217/5156177.html
以上是2023河南公务员考试每日一练解析(2月20日):的全部内容,更多关于河南公务员考试,每日一练解析(月日),华图教育快讯信息敬请关注焦作人事考试网频道。
本文标签: 河南公务员考试 华图教育 每日一练解析(月日) (编辑:cuiyingying)下一篇:没有了